以后,对我们自己产生的效果,不是外境本身有念有分别,不是这个意思。因为外境它只是
“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是这个意思。看第二别明。
二、别明
所谓内心自生长、短、好、恶、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见,无量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于分别。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制品,那个时候我心中对牛奶安立非常好的名言,我总是觉得牛奶的东西对我非常的滋养,哎,果然是如此,我一喝牛奶内心就感到快乐,心情也特别快乐,身体也特别的健康。后来我读《楞严经》,佛陀在《楞严经》建议我们出家众,所有的佛弟子,尽量不要吃动物的东西,它的皮、肉、毛,牛奶都不要吃,不要跟众生结恶缘。
我那个时候为了对治,就开始诃责牛奶,安立牛奶不好的名言,这个东西是杂染相、不清净相。那个时候以后我一喝牛奶就拉肚子,就是说它对我已经不是滋养了。牛奶本身它没有长短好恶,是非得失,牛奶本身就是…它那样就是那样,它是一个因缘所生法现出来,它对每一个人产生不同的功能,是: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
你在佛学院遇到三十个人,这三十个人对你是一个伤害,或者增上,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每一个人只是在酬偿过去的业力,如此而已。但问题是我们心中的徧计执就让生命变得很复杂了,这个徧计执就是我们心中要破的。好,我们再看:
当知一切境界,自无分别想故,即自非长、非短、非好、非恶乃至非有、非无,“离一切相”。
一切的境界本身是离相的,它只是一个业力所变现的一个相貌。那么这个相貌为什么会有差别相呢?
如是观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能自见有差别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