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把颂文做一个消释:前面的唯识相是一个诸法的世俗的道理,这个唯识性它是一个诸法的胜义。这个道理它是一个非常殊胜的——胜义,这个地方的殊胜,古德说什么叫殊胜呢?因为它有转凡成圣、离苦得乐的作用,就是所有的圣人都一定要悟入唯识性,才能够转凡成圣。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不可能转凡成圣,“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个道理特别的殊胜。这个道理到底是什么名称?“亦即是真如”,那么本论给它一个名称叫真如,为什么安立做真如?这以下解释了,
“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一、真:首先解释这个真,这个真就是唯识实性,它是真实的,不虚妄的,不像我们平常起念头,有时候起善、有时候起恶,这个念头是不断的变化,这叫虚妄。好像说一个魔术师拿一个手帕,手帕一下子变成一个兔子,一下子变成一个野狼,一下又变成兔子,这些都是虚妄,但这个手帕是真实的,真实就是说它有真实体性,第一个解释真。
二、如:常如其性故,它是不变化的,它是真实而不变化。你不管造善业,它也是一个如的相貌,你造恶业它也是如的相貌,所以它有资格称为真、也有资格称为如。那么这种道理是非常殊胜的,只要你能够跟这个道理接触,你就有转凡成圣、离苦得乐的功德,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此乃远离我法二执,二空妙智所显,即诸法之胜义,所谓一真法界。亦即名为真如,真实而不虚妄,如常而无变易。
这个地方把真如做一个说明,就是说它为什么能够开显,你要依止我空、法空的智慧去观照,它才能够显现。当显现以后,它就永远不消失掉,它在你的内心当中不断的引导你离苦得乐。但是刚开始你要去开显它,要依止二空妙智来开显。看第二段做个总结:
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在迷不染,在悟不净;常如其性故,即唯识之实性也。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