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所双举,“唯识”是所诠的义理,“三十颂”是能诠的教法,能所双举,安立做“唯识三十颂”,这个是一个单法立题。
好,我们现在来看:
甲二、随文释义。这以下就是一个正式解释“三十颂”的颂文。
分三:初明唯识相。二、明唯识性。三、明唯识行位。初中分二:
这唯识相当中分两科:一、略辩唯识相。二、广辩唯识相。今初。
丙一、略辩唯识相
这个印度的论师他这个说法的次第,都是先略说再广说,先大纲的说明,再详细的说明。天亲菩萨也是这样子的一个方式,先略辩再广辩。这以下有一个问答,先看问:
问言: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
唯识的论师安立万法唯识以后,这个外道就问难,说宇宙万法唯独是我们一念的心识所变现,为什么在世间,乃至于种种的诸圣教,包括大乘、小乘的圣教,都明确的说明有我相、法相的存在呢?如果说一切法都心识,我们应该说只有心而已,这个我相、法相是怎么安立的呢?就以这个我相、法相的存在性,来问难唯识的真理。那么看这个天亲菩萨怎么回答这个问题。颂曰:
由假说我法
有种种相转
彼依识所变
此能变唯三
谓异熟思量
及了别境识
这个偈颂我们分成两段来说明,第一段是一个所变相,“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这个是一个识所变现的相貌。第二段是能变相,“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这个是发明能变相,这个偈颂我们就分这两段,看蕅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