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以后,他很高兴,回来了,佛陀说:“你讲十二处没有?”说:“我没有讲十二处。”、“你应该讲十二处。”讲完十二处以后,佛陀就再告诉他说:“你应该为居士再讲十八界。”罗睺罗如实地去讲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时候,他再去修四念处,一下子就一念的相应,就证得初果了。换句话说,这个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他的确有引导我们趣向圣道的功能。
有些人说:佛法跟世间的宗教不就是一样吗?劝人为善,其实佛法有共世间的善法,有不共世间的。说这个人他盖了一个医院,他升天去了,但是一个人他听闻佛法,他也升天了,那这两个不一样。你说就是一个非佛弟子,他造了慈善事业,升天以后,他回到人间来,他完全一样,这就是在他的生命当中,曾经有一段快乐的果报出现而已,如梦如幻的果报受完就觅之了不可得,在他内心当中完全没有任何的增上;但是一个人,他努力地修学佛法、听闻佛法、如理思惟,他因为去受持法义的功德,他升天以后,天的果报受完以后,他内心的那个圣道的力量还在,还推动他继续往前进。
所以佛法讲三乘,佛法的这个善法有一种乘的功德,他能够运载你趣向于涅槃、趣向于彼岸的力量,这是外道所没有的,只有佛陀所抉择的种种的法门,它有引导众生趣向于解脱的力量,所以只有佛法能够有资格安立作乘,有这个乘的功德。这就是为什么圣教必须安立我相、法相的理由,它必须要引导我们去趣向于涅槃,这跟我们讲世间的我相、法相安立是不一样的,完全不一样。到这个地方我们是解释了“有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讲这个世间的我相、法相跟圣教的我相、法相,它安立的一个情况。
这以下我们解释:“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这以下是说明这个我相、法相的安立,是由心识所变现,说这个大意,看这个蕅祖的注解,第五面:
而彼种种我法之相,不过皆依识所变现。
说是这个不管是世间的我相、法相,或者圣教的我相、法相,都是我们一念的心识所变现,当然一个心识是颠倒的心识,一个心识是智慧的心识,但是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