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有一个自我的意识在那个地方生起,才有这些烦恼的眷属活动。所以它这个对治烦恼,调伏烦恼它有别相观,就是这个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但是要讲断烦恼,它一定是观到烦恼的总相,不是观别相,一定是观到空性,要讲断烦恼的话。
就是每一个烦恼都是因缘所生法,它的本性是毕竟空的。当然主要的是观我空,观照我们明了流动的心识没有一个常一的我,主要是这个。所以“悟解理通”就是说,其实对治烦恼的总相是我空观,这个我空观一修以后,所有的烦恼都能够得到调伏。不像烦恼的生起是在一个事相上,这个贪烦恼的所缘境当然是可爱的境,瞋烦恼是不如意的境,每一个烦恼生起都有各式各样的境界,那是在事相上安立的,那又不同。这个是讲到这个十一个善心所。
还有七分钟,我先回答一个小问题:
问:“请法师慈悲,再解释一次有因缘生当中的共生应如何解释?为何不能成立?”
答:“说是我们先假设诸法是有自性,有自性是有因缘生或者是无因缘生,有因缘生有自生、他生、共生。这个一般的注解,我看过很多的注解,对共生都没有明显的说明,倒是很强调自生。因为我们一般人的心情总认为一切法是自生。说是我看到这个杯子,我第一个念头是认为这个杯子自己生起自己,它自己决定它的性质。这个杯子的功能是它自己决定的,它不受外在因缘的影响。当然这个思想是错谬的,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去看这个杯子的相貌是不同,不能够说它自己决定它的性质,应该是每一个补特伽罗的心识来决定这个性质。
说自是不能生起,他也不能生起,这一般的注解是说,那共生就容易理解,因为你一个东西不能生起它,另外一个东西也不能生起它,这两个放在一起怎么能够生起。所以古德讲出一个譬喻,说是石头里面不能生起油,沙也不能生起油,沙跟石把它放在一起也搅不出油出来,这个道理就是这个样子。这自也不能生,他也不能生,为什么这两个放在一起可以生呢?
不过这个地方我们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1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