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或者今生,有人在演说佛法,您内心当中以瞋心来毁谤,您说这个法不是佛说的,或者您说您们这些讲经的法师,都只是在文字相上认识而已,毁谤法的流通,这是谤法的因缘,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您过去有卖酒或***的因缘,您把酒跟毒药卖给别人,这也会使令您有愚痴的因缘。就《俱舍论》讲到这两个,两个因缘使令一个人愚痴。这愚痴当然要多忏悔,有些人他听闻佛法一听就明白,有些人法师讲了很久很久,他还是听不懂,这就是您有障碍。有障碍没关系,一切法因缘生,我们真实的忏悔,我们可能有谤法的因缘,或者是有***的因缘,我们真实的忏悔,一方面多听闻佛法,如理思维,它会改变。这是第三个,“痴”。第四个是:
慢。恃己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
这个慢是恃己于他,这个己当然是指您自己有功德,仗恃自己的功德或者您是持戒庄严,或者您福报广大,您这个人福报大,很多居士供养您。或者是您种姓高贵,种姓高贵是过去的名词,以现在话就是您学历很高…等等,总之,这个慢心的人就是:您自己有功德,对于其他的有情,您生起高举,在一切的有情当中,您把自己提高了。这个时候,“能障不慢,生苦为业”。障碍不慢的善根,引生种种的苦恼,因为您的高慢,高慢了以后很难接受别人的劝谏,您的过失不能改,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您自己造业,您自己要去承担果报的,所以您一直苦恼。
这个慢心我们在对治的时候也要小心,因为慢和贪瞋的烦恼不一样,贪瞋的烦恼是粗重的,这个慢是很微细的,乃至于能入禅定的人都有慢心,这个慢不障碍禅定,贪瞋烦恼都还障碍禅定。这个慢心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有功德才慢的,所以初学者不容易生起慢,因为初学者他来到三宝境界,多分都是没有什么资粮,刚开始都是在世间上放逸,受到苦恼了,来到三宝的境界。刚开始初学者他自卑感很重,没什么慢心,这个慢心都是老参,因为他有功德他才会慢,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这个慢心的过失。
中国古人讲一句话说:“谦受益、满招损”。就是说当您慢的时候,表示您的功德开始在折损,如果您站在谦卑的地位,您的功德是不断在增长。中国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