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不会出现的。我们过去有这个罪业,我们在行菩萨道利他的过程当中,重报轻受了,既然这个业是我自己做的,当然我是心甘情愿自作自受了,而且应该起欢喜心,为什么呢?因为受了以后就把这个业给消除了,免得再到三恶道去一趟。我们对于利他的过程当中有逆境,应该是随缘消旧业想,其实这样的逆境是在消我的业障,我们一次的逆境消除我们心中一次的业障,应该是要欢喜的受。
第二个是更积极的,就是当善知识想,这个就是转逆缘成菩提道了,这是更积极的。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这个冤家逆缘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以缺少的。我们的亲属、我们的朋友会赞叹我们,给我们一些鼓励,给我们一些信心。但是我们在修习菩萨道的时候,根本是菩提心,而菩提心的基础在大悲心,而大悲心生起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宽恕跟包容。他说这个宽恕跟包容您的亲属不能给您的,因为您每一个亲属对您很好,您不能生起宽恕与包容。一定要您的冤家,一定是您的恶因缘来刺激您的时候,在那种情况之下,您那个潜在的功能那种宽恕跟包容才能够生起,而这个宽恕跟包容是非常重要的,您没有宽恕的心情,您很难对众生起大悲心,很难的。
所以说,当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顺境,但是有一点事实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就是说,如果我们修行要有所突破,要更上一层楼,要成就大功德,这个逆境是真的不可以缺少的,是必要的。您没有逆境的刺激,您的忍力不能增长,忍力绝对不是在顺境中栽培的,绝对不是,不是在佛堂当中心平气和,冷气打开的时候能够修忍力的,不行的,它一定是在不如意的境界,不如意的境界刺激您,您才能在潜在当中,我们为了维持自己的正念,您一定要强迫您自己生起忍力,所以说我们也可以把逆境当善知识想,因为在成长过程当中,这个是必要的,一定要这样子。因为我缺乏了逆境的刺激,我不能栽培我的忍力,不能栽培我的宽恕与包容,这种种的德行就不能生起了,所以逆缘对我们来说在修道的过程当中是不可以缺少的。
我个人出家大概也十几年,我自己见闻的感觉,我觉得一个人太早住茅篷不是一件吉祥的事情。我自己接触过很多的比丘,当然,您短时间的加行这个是有需要的,就是您住茅蓬有很多时间拜佛、静坐,在修习禅定方面有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