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杂染的生死清净涅槃,这些法都是真实有的。那能量的是根,根是能量,量果是心识,所以小乘的学者也知道是我空,说是现前一念心识没有一个常一的我,只是一个了别一个剎那剎那的了别心识而已。这是小乘的学者。
大乘的唯识是认为一切的能量所量跟量果都是一念的心识,万法唯识。万法唯识这个能量所量量果是怎么安立的呢?所量的是一个相分,您所了别的是您心中的影像,您能了别的是您心中的一个见分,而您见分攀缘相分的时候,是领引心中当中更微细的心心识,这个自证分当量果。所以这整个了别境界的过程都是不离开您一念心识的,不离开您的一念心识。
在这个《经》上说,说这个释迦牟尼佛有一天,带着阿难尊者去托钵,他一开始到都市去托钵,然后走过都市以后,就来到了乡村。这个乡村的小道有几个小孩子在玩堆泥巴的游戏,把这个泥土堆成很多的宫殿城堡,再用泥巴的团把它当作稻米当作珍宝,放在这个库房里面。释迦牟尼佛这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种威德的境界走过去的时候,有一个小孩看到释迦牟尼佛起欢喜心,他就跑到他所做泥巴的那个库房当中,把他用泥巴做的稻米跟珍宝很恭敬的拿出来要供养佛陀。这个时候阿难尊者就跑过去说,您这个怎么拿这个不干净的东西供养佛陀呢,就遮止他。这时候佛陀就叫阿难尊者离开,说您不要讲话。佛陀就欢喜心用这个钵放到前面去接受这个小孩子的供养。供养以后释迦入昼夜以后回去了。回去以后,就叫阿难尊者把这些泥巴在寮房当中,把那些凹凸不平的地方把它填平。
阿难尊者就问,这个小孩子用泥巴供养佛陀有什么功德?他说我灭度以后一百多年,印度有一个转轮圣王出世,就是阿苏迦,就是阿育王。他弘扬佛法为我盖八万四千个塔庙。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唯识的角度来判断就是说,以我们外人来看这个泥巴,对我们一般来说,它现在我心中的影像是一个泥巴,这旁边的人看到是泥巴。但是这个小孩子他当时很专注供佛的时候,他当初缘这个泥巴的时候,心中现的影像是一个珍宝的影像,是一个稻米的影像,他当时是这样子的作意。所以佛陀非常珍惜这样的一个因缘,很真诚的接受他的供养。所以他召感了转轮王的果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