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以后,就产生情识了,就以这个湛寂的这个真如之体忽生一念,那这一念当然是以自我为中心所发动的。迷本圆明,将无相的真如变起了虚空四大的妄相,这个就是相分了。就变现各式各样的所缘的相貌。
如果我们今天的动是随顺于善业的动,那您自己在心中的影像现出的是一个可乐色声味触法的境界。如果您这个动是随顺于恶念的烦恼的动,那您这个现出的相分是一个不可乐的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有这种差别。将本有的智光,变为能见的妄见变成见分。这个见分就很多了,异熟思量了境,有很多的善根或烦恼,就能分别的心也是不一样。所以是知一切众生的世界有相之万法,皆依八识见相二分之所建立,故云万法唯识。
所以我们这个心识从心真如门的角度,从本来俱有角度,每一个人是没有差别的。就是把这个三能变的这些异熟思量了境的生灭的功能全部把它剥开以后,还他个本来面目的时候,我们这一念心,您的心是如,他的心也是如,佛的心也是如,一如无二如,那是无差别的。
但是我们如果讲这个如的心开始动了以后的相貌,那就是有异熟思量了境,那每一个人就不一样了。那是千差万别,没有一个人的三能变是完全一样的。那是熏习成,那就以业力的因缘所变现的见分,见分也不一样,每一个人能分别的这一念心,有些人善根强,有些人烦恼重,有些人善根强烦恼又重,有些人善根强烦恼淡泊。这见分是各式各样,他所分别的相貌也各式各样,这影像也是各式各样。讲到见相二分那就很多的差别,那跟业力有关,跟分别心有关,这个是性相圆融,我们再看第四个:
(四)问答释疑
问:诸大乘经论,皆云“万法唯是一心”,此中云何列八?
我们如果是学这个《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这个圆顿的教法,这个圆顿的教法大部份都是讲到佛性的思想,所以就不讲这个因缘法业力所变现的心识。《唯识学》为什么安立有八个识呢?我们来说明: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0页 / 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