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我们就可以分别一下说,“分别由何难”,就是说,这个金碧峰禅师他本来的心识是跟空性相应的一种清净的心识,到后来,从空出假,他从一个无相的心识,转到有为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又回到有为的境界来。那么这个有为境界的心,是怎么出现的呢?就是这个小鬼,他善巧方便,把他前一念的心识破坏,就是,如果他跟空性相应的心识不消灭,他后面有为的心识不能出现,你一定要想办法让前一念灭,第二念才能生起。说我们要念佛,但是你还没念佛之前,前面是打妄想的,你一定要把前面的妄想的力量调伏了,你佛号才生起,等无间缘,前一念灭,是后一念生起的等无间缘。
四、增上缘。谓若有法,有胜势用,能于馀法,或顺或违,虽前三缘,亦是增上,而今第四,除彼取馀,为显诸缘差别相故。
这个增上缘就是说,它这个法当然是一个存在的法,而且有殊胜的作用,对于其它的法,有随顺或违背的功能。这个增上缘就是说,虽然这个法本身对这个心识不是一个直接的因缘,但是它有帮助的作用。比如说,我们讲临命终的时候,我们跟弥陀感应道交,往生净土。主要的心识是要信愿持名,就是你那个分别心,要具足三种功德。
第一个,对弥陀的一个真实的信心,你相信弥陀能够救拔你,第二个,你有一种往生的愿力,你那个了别心当中,真实地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第三个,执持名号,你这个心中要不断地忆念弥陀的名号。你往生的因缘,这个是主要的亲因缘,是信愿持名。
但是,你平常的布施戒,这是一个增上缘。就是你的善业强,你的心容易寂静,而在寂静的心中,你容易生起信愿持名的功德;如果你平常造了罪业,虽然你信愿持名的善根很强,但是这个罪业这个扰动性,它会破坏、会障碍你的信愿持名的生起。所以我们所造的善恶业,对于我们生起信愿持名的心念,它本身是增上缘,他有增长或折损的功能,这个叫增上缘。我们心识的生起,主要就四种因缘。
好,我们再看下一段,第二个: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