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漏业。那么第二个缘,就是“二取习气俱”,这个二取是指烦恼障跟所知障的种子,因为这两个都有取着的意思,所以叫作取,这个是生死的增上缘。这个果,就是前异熟果结束了,復生于异熟,使令我们的生死,在结束了以后,由这个前面的因缘的缘故,就创造了下一期的果报。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说,那么在《成唯识论》当中提出一个问答,说在探讨生命的问题,为什么不约现形,而约种子呢?说“由诸业习气、二取习气俱”,这个习气当然是种子。《成唯识论》回答说,因为这个种子的势子是强大的、相续的,这个现形是短暂的,所以约种子。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有一个人他前半生造了很多罪业,他后半生虽然不造罪业了,但是他还会因为这个前半生的罪业去得果报的,因为他并没有经过忏悔跟修止观的力量来破坏他的功能,他只是缘缺暂时不生。所以,我们在探讨果报的时候,不能约现形,因为现形只是一时的因缘,一定要从他无量劫所累积的种子,他到底留下什么功能,来判定这个果报的生成。因为这个种子是约累积而来的,他的种子的功能强大,所以约种子。好,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此次释生死由何难也。谓生死相续,由内因缘,不待外缘,故唯有识。
生死的相续,也是由内心的因缘而创造的,也不是由心外的因缘,所以还是合乎万法唯识的道理。这以下,把这个生死分两个,第一个是分段生死,第二个变易生死,先看第一个:
盖界内分段生死,由有漏善不善业种子为因,烦恼障种以为助缘,招于六道身命麤异熟果,前尽后生。
从界内的分段生死来说,它是依止有漏的善业跟不善业,当然所谓有漏,就是依止我执。你在造善业的时候,或者造罪业的时候,你并没有修我空观,你认为有一个自我,这样子所造的业力,那就叫有漏业。然后由这个业力的为因,你心中有这个爱取的烦恼为缘,有这个爱取烦恼的滋润,在三界里面得果报。你对这个三界的境界,还有所爱取,来滋润这个业力,所以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6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