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面。颂曰:
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作意受想思,
相应唯舍受,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恒转如瀑流,阿罗汉位舍。
这一段是说明第八识的偈颂。第八识的偈颂在本论当中,天亲菩萨主要是以三相来总持整个第八识的相貌。这个三相,第一个是自相,自相就是阿赖耶。说第八识它的主要的功能就是一个阿赖耶的功能,就是一个藏。它能够含藏无量无边的种子,也能够变现这一期的果报,所以叫做阿赖耶,这是第八识的一个总相。从这个总相当中开出了因相和果相,这个果相就是异熟,就是变现果报。这个因相就是一切种,它执持无量无边的善、恶、有漏、无漏的种子。
这以下的偈颂,事实上也等于是在发明这三相而已。“不可知执受处了”,这个是指八识的心王,它的明了性微细。“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这个是指八识的心所。“相应为舍受”,这个地方强调的是一种果相。就是第八识在受用这个根身器界的果报的时候,它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就是一个舍受,不苦不乐的感受。所以相应为舍受是发明果相。
我们今天是从“是无覆无记”,从这个地方下手。看讲义第七面,第七面的九,“云是无覆无记者。”这个是无覆无记是发明第八识的因相。说第八识跟这个境界接触的时候,它所生起的造作的功能是善性、是恶性、是无记性呢?说这个三性门。这意思就是说第八识的功能是无覆无记的,看蕅祖的解释。
九、云是“无覆无记”者——性有三种,能为此世他世顺益,名为善性;能为此世他世违损,名不善性,亦名恶性;于善不善损益义中不可记别,名为无记。
说明这个三性,我们内心状态的体现有三种。说你内心的状态的活动,能够使令你今生他生的身心果报,能够得到随顺,得到安乐的利益,这个是善性。你内心的活动使令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