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看诊,二楼住人。”
克莱恩的经验里实在无法想象,那么小的地方能住下一个女人。即使他本人在雪地战壕和坦克舱里也将就过很多晚上,在营地也是一间卧室解决所有,但那是战场,他是男人。
况且她还是个住在街边的,一个人开诊所的,独居女人,他皱了皱眉。
不过他刚刚就留意了一下周围行人,看着倒暂时不至于是个太危险的地方。
车门打开的瞬间,寒风卷着碎雪灌进来,男人下意识地帮她紧了紧围巾。
女孩心里一暖,可下车时,终究还是有些空落落的。这些天她真该感谢他的,沉默了许久,还是大着胆子看向了他湖蓝色的眼睛,“谢谢你,我,我欠你一个天大的人情。”
可是不知道怎么还,雪粒落在头顶上,她望着远去的尾灯,咽下后半句话。
——————
和当今的唐人街位于十叁区不同,上世纪40年代的巴黎华人大多聚居于第叁区,这个以工艺美术馆为圆心,沃尔塔街和梅尔街交织成的叁角地带,是最早的“小中国”。他们中的第一个家庭早在1900年代就在此定居,从事皮革和瓷器行业。
久而久之,周边也有了不少中餐厅,中药店和中式杂货铺,温兆祥的兆丰丝绸商行也坐落于此。
而叁个街区外的圣马丁街就是截然不同的气质了。这里属于巴黎有名的中上产聚居区,建筑是粉刷一新的黄色和粉色。法式阳台上有五颜六色的鲜花和藤蔓,即使在物资匮乏的战时,面包房每天都还在固执地飘出法棍香。
街角处,一位老人支着画架,描绘着眼前景色,他偶尔眯着眼打量一番,再添上几笔。身旁的小猫晒着太阳,时不时伸个懒腰。
这里主要居住着法国商人,也有律师学者、高级神职人员和艺术家,当然也有纳粹驻扎巴黎的中层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