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呢?”林深走进来,右臂裹着绷带,“你们打算只传技术,不传人性?”
“人性救不了人。”卡琳盯着他,“活下去才能。”
会议室安静下来。
林深走到全息台前,调出一段数据:五胡乱华时期,他推广化肥种植后,粮食增产37%,私塾复建率提升62%。紧接着,他切换到安史之乱——火药改良军备的同时,民间识字率三年翻倍。
“你们看,”他指着数据流,“吃饱了的人,才会想读书。想读书的人,才会想活得更久。技术是腿,文化是眼睛。没腿走不远,没眼睛……走错了方向。”
小周接话:“所以我建议用‘记忆嫁接’方式封装。不是把典籍和技术分开存,而是把它们绑在一起。比如《天工开物》里的水排图,可以编码成生态舱的能量调节公式;《正气歌》的节奏,能还原成量子通信的校验频率。”
卡琳皱眉:“这太混乱了。系统怎么解码?”
“就因为太‘干净’的文明才会断。”林深看着她,“你们烧图书馆,是因为觉得知识必须纯粹。可文明不是瓷器,摔了就碎。它是野草,越乱越活。”
艾瑞尔走进来,机械义眼映着全息光:“那就试试。用最土的办法,传最活的东西。”
第一次融合实验在三小时后启动。
林深将《天工开物》中“水利”章节转化为基础能量模型,输入盟友的生态舱系统。小周同步接入唐代农业气候数据,试图让两种文明的技术在虚拟空间交汇。
三分钟后,警报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