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政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论,
上一世西门卿可算笑傲同龄,这一辈子当然也足以傲视当下。
可现代人的灵魂受的不是古韵熏陶,因此在古文和古文学方面,
造诣就远远不及当下古人了。
一篇讨奸楔文,西门卿若是真要较劲,
拼拼凑凑,
自然也能写出来。
但他何必和自己较劲呢?
且不说为人主公者,
很没必要事事独揽,
更该给手下人施展表现的空间。
主要明明手下就有读书人,对方做起来轻轻松松,他完全没必要徒费心力。
于是西门卿郑重请道:“还请加亮先生,为我写此楔文!将我盐军逼不得已的苦衷,
天下权奸当道的现状,
陈述于天下。呼吁有志之士,
好汉英雄,
一道锄奸除恶、救济万民!”
大官人信重,
以咸使天下闻知的讨奸楔文相托,吴用焉有推脱之理?
“应大官人之托!此亦乃吴用之幸!”
眼下沧州之地已尽数攻取,除了发出讨奸楔文,
昭告天下之外,
后续紧跟着就要公审沧州权奸,并施行抚民之策。
一干人等又在议事厅商议许久,
商定后续抚民及发展之策。
将近中午时分,
众人方散。
回到屋中的吴用,先是在书案后静坐片刻,
平静心神。
然后才构思楔文,
才铺陈纸张,
给水研墨。
若是举事成功,来日称朝建国,那么最初的这篇讨奸楔文便要载于史书,流传后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