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视野。他坐回自己的座位,手指在平板屏幕上快速滑动、缩放。屏幕中央不再是简单的热力图,而是一个更加复杂精密的校园三维动态模型。建筑、道路、植被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来,无数细小的光点在上面流动,代表不同时段的学生密度。几个被特殊标注的点位闪烁着——音乐学院大楼出口、天桥、E区宿舍楼入口、体育馆外围、以及那片小树林。一条条半透明的、代表“视线关联路径”的红色虚线,如同蛛网般,以那个代表“云落”的橙色光点为中心辐射开来。而那个代表“未知监控目标”的红色光点,其移动轨迹正诡异地与其中几条路径高度重合,尤其是在人流量相对稀少的时段和区域。
他调出后台运行的程序。瀑布般的数据流在另一个分屏上飞速刷新:
*
**目标A(红点):**
移动速度:1.2m/s
±
0.3;方向变化频率:高;停留点:体育馆西门(17:03-17:08)、小树林东北角长椅(17:15-17:20)…
*
**关联路径重合度分析:**
与预设“高威胁路径”3、7、9重合度分别达82%、91%、76%。时间窗口匹配度:高。
*
**威胁等级评估:**
由“可疑”提升至“高度危险”。行为模式:具备反侦察意识,疑似进行周期性定点观测。
*
**安全模型边界渗透预警:**
西北角监控覆盖率:73%(存在盲区)。模型预测其下一步高概率观测点:小树林南侧高地(覆盖率:65%)、E区宿舍楼后门通道(覆盖率:88%,但人流低谷期风险↑↑)。
冰冷的文字和数据,无声地宣告着防御体系存在的漏洞和迫近的危险。蒋耀的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划过那些红色的轨迹和刺眼的警告,眼神如同淬了寒冰的刀锋。插在裤袋里的右手,无意识地、一遍遍地摩挲着那支钛金钢笔光滑冰冷的金属笔身,指腹感受着笔帽顶端那个微凸的、繁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