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
首页

第40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2)

化了第二层次的二谛。在这个层次上,说万物是有是静,说万物是无是动,都是俗谛。说万物非有非无,非动非静,是真谛。

\n

僧肇还提出了论证,具体化了第三层次即最高层次的二谛。这些论证见于《肇论》的《般若无知论》。僧肇把“般若”描写成圣智,可是他又说圣智实际上是无知。因为要知某一事物,就要选出这个事物的某一性质,以此性质作为知的对象。但是圣智是要知“无”,它“超乎形象”,没有性质,所以“无”根本不能成为知的对象。要知“无”,只有与“无”同一。这种与“无”同一的状态,就叫做涅槃。涅槃和般若,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正如涅槃不是可知之物,般若是不知之知(说见《般若无知论》,载《大藏经》卷四十五)。所以在第三层次上,什么也不能说,只有保持静默。

\n

道生的哲学

\n

僧肇三十岁就死了,否则他的影响会更大。道生(434年卒),钜鹿(今河北省西北部)人,寓居彭城(在今江苏省北部),与僧肇在鸠摩罗什门下同学。他学识渊博,颖悟而雄辩,据说讲起佛学来,顽石为之点头。晚年在庐山讲学,庐山是当时佛学中心,高僧如道安(385年卒)、慧远(416年卒)都在那里讲过学。道生提出许多理论,又新又革命,曾被一些保守的和尚赶出了南京。

\n

道生提出的理论中,有“善不受报”义,原文已失传。僧(518年卒)编的《弘明集》,收有慧远的《明报应论》,这篇论文可能代表道生观点的某些方面,因为它也讲善不受报。其总的思想是,将道家“无为”、“无心”的观念应用于形上学。无为的意思并不是真正无所作为,而是无心而为。只要遵循无为、无心的原则,对于物也就无所贪恋迷执,即使从事各种活动,也是如此。既然“业”而受报,是由于贪恋和迷执,现在没有贪恋和迷执,当然“业”不受报了(《弘明集》卷五,载《大藏经》卷五十二)。慧远的这个理论,无论与道生原意是否相同,也是道家理论向佛家形上学的扩展。道家的“无为”、“无心”原来只有社会伦理的意义,进入了佛学就有形上学的意义了,这一点是很有趣的。由此看来,它确实是中国佛学的一个重要发展,后来的禅宗就是遵循这个发展而发展的。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

相关小说

王女娇娆(父女产乳1v1) 都市 /
王女娇娆(父女产乳1v1)
一只芒果
御宅窝提供王女娇娆(父女产乳1v1)全集及全本免费在线阅读,无弹窗广告全文阅读,界...
47729字11-18
青山 都市 /
青山
会说话的肘子
本站提供(会说话的肘子)大神最新作品青山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青山讲述的是洛城夜...
2382933字06-23
Z世代艺术家 都市 /
Z世代艺术家
起酥面包
本站提供(起酥面包)大神最新作品Z世代艺术家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Z世代艺术家讲述...
1591848字07-17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都市 /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渔雪
本站提供(渔雪)大神最新作品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多我一个后富...
2655185字07-13
华娱从男模开始 都市 /
华娱从男模开始
河马不会叫
本站提供(河马不会叫)大神最新作品华娱从男模开始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华娱从男模...
2212701字07-11
生活系神豪 都市 /
生活系神豪
橘猫橘猫
本站提供(橘猫橘猫)大神最新作品生活系神豪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生活系神豪讲述的...
559849字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