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我在想将金阁烧毁之前,为何没有想到要先杀掉老师呢?
\n
至今为止,我并不是完全没有想过要杀掉老师,但是我很快便清楚地知道这样做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为什么呢?因为我很清楚,即使杀掉老师,他那和尚头以及他那无力的罪恶,仍旧会连绵不绝地、不停地从黑暗的地平线向外涌现。
\n
通常来讲,有生命的东西不会如同金阁那样拥有严密的一次性。人类只是承担大自然诸多属性中的一部分,以有效的替代方式传播并繁殖而已。如果杀人是为了将被杀对象的一次性消灭掉,那么杀人便会成为永久的误算。我就是这样觉得的。如此一来,金阁与人类的存在便越来越显现出它们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人类轻易就会被毁灭的形象反倒浮现出众生的幻象,而金阁坚固的美反倒暴露出毁灭的可能性。如同人类那样有能力致死的东西是不会彻底消失的,然而如同金阁那样不灭的东西却是能够被灭掉的。为何人们居然对这一点毫无察觉呢?我的独创性是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如果我烧毁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指定为国宝的金阁,那便是纯粹的破坏,是挽回不了的破灭,那就是的的确确地减轻了人类创造的美的总量。
\n
当我浮想联翩的时候,一种谐谑的情绪袭上心头。“如果烧掉金阁……”我喃喃自语,“这样的做法一定要产生显著的教育效果。因为人们会以此类推,从而学习到‘不灭’是毫无意义的;学习到金阁仅仅连续五百五十年耸立在镜湖池畔是无法成为任何事物的保证;还学习到我们的生存凌驾其上的必然前提就是一种不安——明天也许会崩塌的不安。”
\n
是呀。我们的生存的确是被包围在某个期间持续的时间的凝固物中。例如,木匠为了便于做家务而制造出来的小抽屉,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会烙印在这物体的形态之上,经过了数十年、数百年之后,时间反倒好像凝固起来而变成了这物体的形态。一定的小空间,最开始被物体所占据,之后变为被凝结的时间所占据。它便是一种精灵的化身。中世纪神话故事《付丧神记》[26]的开头这样写道:
\n
阴阳杂记云,器物经百年,得化为精灵,诓骗人心,人们将它叫作付丧神。所以,按照习俗,在每年立春前夕,每家每户清除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