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什么外界的有效信息。这种差距一开始不明显,六个月以上就会非常显著。
想来,于文辉今年再做校招,应该会比去年容易的多吧?
时间很快来到大年三十,这是欢乐祥和的一天,也是血雨腥风的一天,特别是小康生活做发行欺负小朋友,点映期间抢排片最高的一天抢到了21%的夸张数据的情况下。
春节档之前的一个档期历来都是电影人的边角料,不会有什么大作。《我服了》以点映的名义冲进这片盆地之后一通翻江倒海,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把点映搞得比正常上映的排片还高,这还是票房正常分账的情况下,会产生什么效应?
效应就是圈内圈外无论刚被《我服了》打过的,还是要上春节档的,全都不错眼珠盯着排片。毕竟春节档看的就是排片,在宣发都过关的情况下,排片好,再烂的片子也能骗到钱,排片不好,再好的片子也难成爆款。
此前的点映,《我服了》的上座率大概是15%左右,这个数据要是放在春节档那就是不可思议的扑街,扑出了天际,但是放在春节前就算是还不错了。
当然,盯归盯,到了这个时候,有什么招数基本上也都试过了,最终还是要看各自的本事。不是不想发力,而是很多人发现事到如今已经无处下嘴,声量上双方的声音都比较大,使得真正有见地的批评和贬斥难以传出声响。
有那种特别专业的影评,指出《我服了》到底哪哪哪不好,逻辑为什么不合理,情怀为什么不过关,但是发出去之后根本没人看,炒都炒不起来。
还有人发内涵,本来这招百发百中。用带节奏含沙射影的方式引导舆论是比较经典的作战方式,虽然很多人用,但正是因为有效才有那么多认用。其中内涵竞争对手,说话雾里看花,把瓜抛出去让吃瓜群众自己去解谜尤其有效,特别是中间夹一些恋爱分手和撕逼之类的,很容易把人的兴趣勾起来。
结果内涵了半天发现没任何用处,而且到了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