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削铅笔,结果让刀刃卷了口。爷爷没有责骂,只是连夜点起油灯,将雕刀在油石上细细研磨。“刀就像人,受伤了要好好养。“他布满老茧的手握着我的手,一下又一下,教我如何磨刀。
我颤抖着拾起雕刀,翻出爷爷留下的油石。煤油灯的光晕里,刀锋与油石摩擦出细微的火花。一下,两下,随着刀身重新泛起光泽,我忽然想起爷爷说过的话:“雕刻时卡了壳,就去听听木头的声音。“
我走到木料堆前,闭上眼睛,轻轻叩击每一块木料。当指节落在一块老樟木上时,沉闷的回响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故事。灵感突然如泉涌,我重新拿起雕刀,顺着木纹的走向,将划痕化作孩童手中飘扬的丝带。
这件事过后,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工坊。他们有的是艺术学院的学生,有的是被短视频吸引而来的爱好者。我开办了木雕体验课,手把手教他们握刀、下刀。当看到他们第一次刻出完整的图案时,眼中闪烁的惊喜,就像当年的我第一次握住雕刀。
有个叫小夏的女孩让我印象深刻。她患有轻微的手部颤抖,却执意要学木雕。起初,她刻出的线条歪歪扭扭,不少人劝她放弃。但我想起爷爷的话,将那把承载着岁月的雕刀递给她:“别着急,慢慢来。“
三个月后的展览会上,小夏的作品《破茧》震撼了所有人。一只蝴蝶从粗糙的茧中挣脱,翅膀上的纹理细腻得仿佛能感受到生命的颤动。她红着眼眶说:“握着这把刀,我能感觉到木头在和我对话。“
如今,工坊的墙上挂满了学员的作品。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在木头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把雕刀依旧摆在老榆木桌上,暗红丝线已经褪色,但刀刃依然锋利。它见证着匠心的传承,也见证着,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总有人愿意慢下来,用双手,雕刻出有温度的时光。
刻刀里的星河
梅雨季来临时,工坊角落的樟木箱突然渗出褐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