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再说第四念想:正事良药,为疗形枯。意思是吃饭是为了修行和弘法利生,要把吃饭当成正经八百的、郑重地疗愈身体的方式。
吃饭是为了修行而吃,而不是修行是为了吃饭。视饮食为维持修行的‘药物’而非享乐。
《杂宝藏经》说:‘是身犹如车,好恶无所择,香油及臭脂,等同于调利。’
车子有油才能发动,身体也是如此,有了食物的滋养,生命才能延续,道业才能成办。
所以饮食是重要的,只是不要在食物上起分别心,就如车油,令车可以转动即可,不一定要求最高品质。
又如穿衣服,目的在保暖,而不在质料的柔软舒适,颜色的华丽夺目与否。
第五个念想: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就是说,明确进食的根本目的是为成就天人师道。
饮食是为了维系色身,借着四大假合的色身而成就真实的法身慧命。而不是在饮食的过程中起贪欲。
吃饭前心存五观,其核心在于通过饮食过程培养感恩、自省、节制等修行品质。
对食物来源的珍视、对自身德行的反思、对贪欲的警惕等多维度修持,体现了将日常饮食与修行融合的实践智慧。”
赫烈又告诉舍耶:“在斋堂应该都能看到一幅对联: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啥意思呢?意思是说吃饭时存了这五种念想,像金子那样消化不了的食物吃到肚子里都能很容易消化。可不是让你吃金子啊。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