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止有礼,不骄不躁的年轻女演员很有好感:“没有的话,老冯不也迟到了吗?”
说安嘉和,安嘉和到,冯远争敲了敲门,很不见外地推开:“院长,路上堵车,我来晚了。”
濮存心板着脸双标:“你看看,伊妃都比你到的早,像话吗?”
“院长啊,人家小刘是坐迈巴赫62s来上班的,我是开帕萨特来单位的,这能一样嘛!”
濮存心笑着点点他:“胡说八道,迈巴赫能飞还怎么的?”
“那可不,不然这贵的道理在哪儿?”冯远争玩笑了几句,又笑着冲熟人小刘挤挤眼。
三人坐下正式叙话,谈及对刘伊妃的工作安排。
一般而言,对于从北电、中戏等艺术院校毕业考进人艺的青年演员,会有一个戏剧行业的职业启蒙。
这是人艺的“学员制培养体系”,新演员要进入培训中心接受三个月的封闭训练,每天六点半在首都剧场的排练厅进行基本功训练。
包括李法曾等资深演员指导的台词课,用《茶馆》、《雷雨》等剧本练习戏剧化的台词表演;
还有结合话剧舞台要求的形体特训,人艺强调话剧演员要有“戏曲的筋骨”,因此一些简单的“圆场步”、“云手”类的戏曲身段,以及《推销员之死》等西方剧目的现代肢体表达。
只不过这些对于柏林影后来讲,显然不是合理的课程和进修安排。
倒不是说拿了这个国际电影节的荣誉就多么高高在上,而是她的表演基础是得到冯远争、路宽等行业内人士认证和赞赏的,出于对演员负责的考虑,显然应该因材施教,跳级进入更高的层次和程序。
“伊妃,一般人艺的新演员经过戏剧启蒙,都是从龙套跑起,然后是b制配角、a制配角、主角候补,最后是主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