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路老板接收到了小女友不耐烦的眼神讯号,示意她稍安勿躁:“赵老师,有话直说就好。”
赵苯山不再寒暄:“是这样老弟,几年前我跟辽宁大学成立了一个本山艺术学院,这两年想跟教育部这边申请开设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赵老师在京城需要些资源是吧?”
赵苯山笑道:“不是,路子我基本都打通了,主要是想请你给站站台,来学院挂一个名誉顾问或者副院长的头衔。”
小刘在一边听得莞尔,又一个路院长的名头送上门来了。
千禧年初,明星办学和进入教育系统是热潮,吕丽萍的北平群星艺校、胡兵和曲颖的模特学校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再高端点的玩家就是像张国利那样到山城大学的二级学院做美院院长,谢进导演在魔都师范的二级学院做院长等。
赵苯山也是赶的时代潮流,他通过这个艺术学院系统培养二人转、影视表演等专业人才,标志着从个体艺人向文化产业经营者的转型。
类似的当然还是路宽的电影学院,这在当时不算什么新奇事物。
某种程度上来说,路宽和北电合办泛亚电影学院,跟赵苯山的目的一样:
作为民营企业和民间力量,在庙堂之外建立自己的行业话语权,一定程度上垄断稀缺的行业资源。
唱二人传和东北民俗表演的,不经过我老赵的学历认证不行;
在国内拍商业电影的,没有我路老板的问界和泛亚电影学院的培养也很难!
当然,后者是一个产学研合一的跨国办学机构,除了学术话语权外,也被赋予了更多资本集散地的意义。
赵苯山见电话另一头的路宽不讲话,以为是自己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