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五星红旗在鸟巢中央冉冉升起,场内国人的声浪化作洪流,将《歌唱祖国》的旋律托向云霄。
中国女孩清亮的童声仿佛像一束光,和漫天的焰火一起,刺穿了近代国家屈辱的阴霾!
为什么北平奥运会被称为“百年奥运”?
1908年,南开学生在《天津青年》杂志提出震撼民族的“奥运三问”:
我们泱泱中华!
何时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何时能获得奥运金牌?
何时能举办奥运会?
教育家张伯苓在1909年考察欧洲归来后,将奥运精神宣诸于国人,并断言:
“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
镜头划过看台,大领导在唱,抗战老兵在唱,港澳台同胞在唱,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在唱。
还有观礼台贵宾区的几位老人,也在唱——
袁隆平院士,想起了1961年饥荒时在稻田里发现的那株天然杂交稻,烈日下佝偻的脊背终于挺直,如今每一粒稻谷都饱含着十三亿人端稳饭碗的底气;
黄旭华院士,想起了1958年隐姓埋名时画在算盘上的核潜艇草图,三十年未归家的游子,此刻听见渤海湾的浪涛正与鸟巢声浪共振;
孙家栋院士,想起了1970年“东方红一号”升空前的暴雪夜,酒泉发射架上结冰的螺丝刀,如今化作满天星辰坠落在鸟巢的钢架间闪烁;
北平某处,已经97岁高龄的钱学森院士在病床上,勉力坐直了身体,眼眶泛红地清唱着《歌唱祖国》。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