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他妙到毫巅的镜头把控、近乎偏执的细节要求,这些平日里以“戏痴”著称的演员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容不得丝毫含糊。
人已到齐,几位演员在会议室里依次坐开,这就是《球状闪电》的主演阵容了。
年龄和形象契合度不用多谈,在艺德和演技上也是国内适龄演员中最顶级的存在。
但作为商业片来讲,《球状闪电》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
四年前的《异域》都有莱昂纳多打底,这次的全华班阵容,顶多加上影帝刘易斯等电影中外国角色的客串,如何保证全球票房?
这就涉及到科幻电影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性改变,即对传统“巨星依赖”路径的颠覆,转而通过独特的商业属性构建逻辑。
譬如导演的号召力、技术革新和世界观叙事为核心驱动力等等。
就像是卡梅隆《阿凡达》的主演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等任,虽有一定知名度,但远非一线巨星。
萨姆后来好歹还有《血战钢锯岭》这样的作品,但索尔达娜这位女主,国内观众就算看过很多次电影,也很难记得住她的名字。
因为卡车司机的选角逻辑是演员服务于角色:
通过动作捕捉技术,演员的表演被转化为纳美人的形象,演员个人特征被大幅弱化,观众记住的是“蓝皮肤战士”而非演员本人。
《球状闪电》亦是如此。
但同《阿凡达》不同的是,《球闪》是通过对科幻概念的构造、宏大世界观的展开,以及深入电影内核的民族叙事来实现的。
虽然刘慈心的《三体》才写到第一部,甚至这一世是在北平奥运会的点火仪式中收到了“升维、降维”的启发,但《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