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依旧按事实记录,崔杼无奈,只好放了他。
三弟离开的时候,正好碰上另一位史官手持竹简而来,竹简上同样真实记录的这件事情。
原来这位史官知道三弟被崔杼找去,以为他也会被杀,因此前来,记录这件史实。
董狐笔的事情则更加复杂。
晋灵公登位之后,昏庸无道,相国赵盾屡次劝说,惹烦了晋灵公,于是派杀手袭杀,杀手却认为赵盾是忠臣,因此不愿出手,自杀而死。
晋灵公又设局埋伏,赵盾提前知道了消息,赶紧跑路,但还没有跑出晋国,碰上了晋灵公的姐夫赵穿。
赵穿得知事情之后,回来劝说晋灵公,晋灵公不听,还恶语相向。赵穿无奈,带人将其诛杀。
赵盾回来之后,依旧为国相,拥立新王。他想知道史官是怎么记载这件事情的,就找来了史官董狐。
当时以竹简记书,文字简练。尤其史书以大事记,通常一整年的事情,都仅仅只是用十来个字记载一两件大事。一个人物几十年的人生,能在史书上留下百字,都算他厉害。
像这件事情,自然就不可能不可能详细描述完整经过。
赵盾一看,史书上只有‘秋七月,赵盾弑其君’这短短的几个字,赵盾不解,君主并不是我杀的,为什么这么记载?
董狐说:“君主虽然不是你杀的,但你却是其中的主导者,做为国相,你没有逃得太远,有能力回来,赵穿也因为你而弑君,之后,你又没有惩治凶手。我不这么记,应该怎么记?”
相比太史简,董狐笔的典故显然更加复杂,因为赵盾在这里面并没有做错事,他当时怎么会知道赵穿回来之后,会一怒之下杀了晋灵公呢?
但董狐所做乃是正义,因为他完全遵循了史官的职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