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人声鼎沸、尘土飞扬的景象。
数万台形态各异的工程机器人,如同工蚁般,井然有序地进场。
它们有的负责拆除旧厂房,巨大的机械臂能将钢筋混凝土像掰饼干一样轻松分解,并立刻进行分类回收。
有的则在平整好的土地上,用激光进行毫米级的地基测绘。
最震撼的,是那些被称为“织巢者”的建筑机器人。
它们能将一种特殊的金属聚合物,像3D打印一样,直接“编织”出厂房的骨架。一座万平米的巨型厂房,从打地基到主体封顶,用时不到72小时。
全世界的建筑专家,看着直播画面,集体失声。
这种建造速度,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理论认知。
而在城市另一边,更重要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鹤城市中心最大的体育馆,被改造成了一个临时的“未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第一批五千名下岗工人,怀着忐忑、怀疑甚至是一丝抗拒的心情,走进了这里。
迎接他们的,不是厚厚的教科书和严肃的老师,而是一个个造型科幻的独立学习舱。
45岁的王建国,就是其中一员。
他曾是鹤城煤矿的一名采煤工,下岗十年,靠打零工和妻子的微薄收入勉强度日。
他来这里,纯粹是街道办下了死命令,还承诺每天给一百块补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