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学,考上后就不用去考县学了。
“纵然夫子对你也多有看重,十二哥还是要好好温习才行。”
张方平也是脸上带笑:“毕竟你可是宋氏私塾的倒数第一。”
宋煊哈哈笑了几声,便不再多说什么。
赵三在凉浆铺子外对着众人拱手,今后这家铺子便是有人接手了,希望各位继续来捧场之类的场面话。
众人这才晓得宋十二所言不是假的,是真的变卖了铺子。
他在宋氏私塾天天考倒数第一的事,早就传遍了。
这个笑料早就没什么意思了。
如今猛地听宋煊卖了安身立命的铺子,立马就有阴谋论起来了。
反正他也是一个不受待见的庶子,在外被人欺负便欺负了呗。
宋煊不想理会什么,但赵家如此大张旗鼓的挑来装钱的筐子,自是瞒不住什么。
打他宋煊的脸不要紧,可是宋家在本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家。
宁陵县县衙里那也是有族人担任小吏,为知县效力的。
皇权不下乡,士绅管四方。
赵匡胤确定国策至今,虽不足七十年的时间,但也培养了大批的读书人,考上的考不上的,总归是有了身份。
大量士绅生活在地方,有意识的结社,形成相对稳定的团体,足可以摆弄不少官员。
乡绅恶霸自是不在少数。
宋煊站在宋家的老宅子前,哼笑一声,家里也出过进士,不过品级不高,旧友品级高的也没几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