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黄河这件事,都是两眼一抹黑。
“此乃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策。”
“黄流最浊,以斗计之,沙居其六,若至伏秋,则水居其二矣。以二升之水载八斗之沙,非极迅溜,必致停滞。”
“水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尺寸之水皆有沙面,止见其高。水合则势猛,势猛则沙刷,沙刷则河深,寻丈之水皆有河底,止见其卑。”
“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则必直刷乎河底。一定之理,必然之势,此合之所以愈于分也。”
“因地制宜的建造堤坝,切不可一刀切。”
宋煊又开始举例。
若是用传统的堵决之法,大概每年需要五十万贯,每年需要服役之人十万往上,但是堤坝的寿命在三年左右。
若是用此法,每年便能节省出二十万贯,需要服役之人也可以减半。
至于服役之人,也无需着急从各地调,只需等待流民前往东京讨生活,编成河工营,可活民、固堤两得。
如今大宋商人越发活跃,可以让商人承包堤岸植树,十年后柳木归其所有,如此可以省官费而民获利,更不允许百姓私自砍伐。
若行此策,十年内可复黄河清盛世。
若仍岁修岁溃,吾恐他日契丹闻汛而动,直捣汴梁!
就算是澶渊之盟签订了,辽国也是以黄河为借口,发生过想要南侵的动作。
宋煊洋洋洒洒的写完了。
幸亏昨天做了些功课,要不然有些数据,以及论证当真是不好搞。
甲午场的主司,不得不注意宋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0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