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就得全部种下去。
至于陈光良投资厂,他绝对不会今年就准备投资生产的,而是打算慢悠悠的,争取明年上半年机器到川蜀,下半年才开始,正好抗战开始。
太早的话,陈光良也担心军阀和地方势力的干扰。
当天,陈光良和刘湘还是相处的很愉快的,这些地方军阀也视陈光良为‘座上宾’。
nj市,有一条‘沱江’穿过,这是办制厂最好的条件。
本身nj市的大大小小榨厂,基本也在沱江的两岸,这样有利于运输甘蔗。
陈光良在内江考察时,身边跟着一大批人,包括川蜀建设厅的人,倒也没有什么麻烦。
他还带着人,参观了一家‘土’工厂,工厂主老板也是个老实的汉子,丝毫看不出是商人。
“老哥,这内江有多少家制的作坊?”
工厂老板吴文辉憨厚的说道:“怕是得有一两千家,但规模都不大,和我这个差不多。不过陈先生你别小看我们这样的榨厂,实际上一些有机械的工厂,都从我们这里购入清呢!”
那就是有点机械参与其中,土塘厂可以前期用原始的‘压榨方式’来榨汁,然后再将这个汁卖给更大的工厂。
事实上,内江厂的现代化设备参与度并不高。
陈光良就思考,假设他开一家现代化榨厂和酒精厂,意味着在1945年前,整个大后方也就他的规模最大。
很简单,一旦开战,沿海的设备很难拉到川蜀,走边缅公路不太可能拉大型榨设备。前世一家日榨7000公斤机制(7吨)、500加仑的酒精的工厂,已经是南鲸政府战时投资最大的工厂了。
所以说,一旦他投资大型制厂和酒精厂,那简直不再可能被复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