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凭借在租界的‘投机’,赚取了一两千万美金,抗战后的商业资本已经足够了。
而目前的所有企业赚取的利润虽然依旧很高,但对他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如今距离抗战结束还有五年时间,这些利润就拿来做慈善吧!
总司令和穆藕初都震惊起来,别的不说,他们可是知道陈光良在后方的三家工厂,那就是妥妥的赚钱利器。说实话,国民政府实际很眼红制厂、酒精厂,只不过不好直接巧取豪夺而已。
“此话当真,我可是听说你的工厂,都是后方一流的工厂。”
“绝非儿戏,这个慈善信托公司,我也会请政府人士、社会德高望重的人参与监督。”
总司令感叹的说道:“你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巨大好,我知道你还没有字,不如我一道给你取个,字‘宁安’,慈善信托也叫做宁安基金会。”
“多谢总司令赐字、名,我一定将宁安基金会发展成对社会、对国家有帮助的慈善组织。”
“好好”
当晚,总司令也是很高兴,拿出纸和笔,还为宁安基金会题了字。
陈光良也乐得轻松,这些年他赚了不少‘投机的钱’,这些钱实际上都是沪市投机者的钱,他洗劫这些投机者,自然心安理得。
但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后方的工厂赚的钱,他也不想再守着了,干脆都去做慈善。当然,香港和租界的工厂,也还有一年时间的利润,可以用作慈善。
陈光良和总司令的会面消息,很快在重庆的金融界和工商界传播开来,虽然不能说抬高他的声誉和地位(因为抗战前,陈光良已经就是商人之首),但也是有种‘王者归来’的舆论风。
而且,大家都知道,陈光良的三家工厂,在后方赚得很多,属于印钞机级别。
所以在商界,议论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