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这是最近从金银贸易场的购买黄金记录!”叶熙明走进办公室,递给陈光良一份资料。
“嗯,我来看一下,接下来购入现货不要停,香港要迎来一大波江浙沪商人,他们不炒黄金才怪!”
叶熙明一震,虽然跟老板那么多年,但老板的预见性依旧让他震惊。
要知道,早在抗战结束后,老板似乎就知道今天的事情。
“好的,现在我们平安已经已经是金银贸易场的理事,购入黄金现货是持续进行的。若不是我们缺乏一个主持炒黄金的人,就是金银贸易场的常任理事也可以争取下,若是老板出面,理事长也是您的。”
陈光良笑道:“我们买进的是现货,也不从事黄金进口,哪里轮得到。更何况,有时候真正的胜利者,靠的不是去试图掌控市场,而是明大势。”
“嗯我先下去忙了!”
当年的程霖生、七星企业,都试图掌控沪市的金业交易所,但都惨败而归。
虽然香港的金银贸易场情况不同,但想掌握,最好的办法就是掌握进口黄金的渠道,从印度、南非、墨西哥等地区进口‘便宜黄金’。
陈光良虽然想做这种生意,但他依旧选择了最保守的方式——缓慢吸纳。
随后。
陈光良翻阅资料起来,在每两(37.5克)200港币左右的价位上,平安银行已经替陈光良吸纳了3万两黄金,总价值150万美金的‘99黄金’。
初步完成计划的一半,剩余还准备购买价值150万美金的‘99金’,但成本可能稍微增加一些。
但在陈光良看来,香港的黄金应该是明年(1947)才正式被疯狂炒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