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在适当时候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的投入?”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完成能源产业的变革,需要耗费很长一段时间。单靠我一个人努力没有用,我已经在投资内地的水力发电,你也说过需要有利益驱动,现在新风口已经来了。”
苏业豪说自己在做生意的同时,顺便做出一些在环保方面的贡献。
产业升级往往伴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进而释放出诸多机遇,一味往里面投入的环保,很难长远走下去。
比如说珠江水域里的鱼,总共有三四十种,倘若想要恢复鱼类族群数量,每种鱼苗的采购金额,估计需要几亿人民币,加起来就是上百亿人民币的投入。
恐怕等不到这些小鱼长大,就又会被渔民捞走。
这么看来,还不如直接禁渔休养生息,投资百亿人民币开设工厂、发放补贴,让部分渔民直接换个工作,通过人工养殖的方式继续向市场供应鱼类资源。
同样的。
苏业豪总觉得往医疗领域捐钱,只是治标不治本。
想要真正获得全方位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如踏踏实实先把经济搞好,如此一来才有可能实现长久的良性循环。
许多问题总结起来,归根结底还是不够富裕。
小小一座港城,总人口不过才六七百万人,全面免费医疗年开支就超过二百亿港币,影响到了教育、基建以及其他社会福利,并且医疗开支还在逐年上涨。
假如将同一套模式搬去北边,以那惊人的人口数量计算,整个医疗保障体系,要不了多久就会破产,像教育、养老、基建之类都会崩溃,这么多年来的发展成果,恐怕也会毁于一旦。
苏业豪的生意也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短期内在环保事业上的投入,注定只会是少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