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住我军野战决战,这事儿可是凶险非常呐!”馏
顾炎武说完后,当天来到瓜州渡大营听用的黄蜚,也是觉得这事儿太不靠谱。他也算积年宿将,不管战绩如何,战场经验是非常丰富的,
他原先对鄂王的脾性不太了解,怕得罪人,一直少言寡语,今日却也难得犯言直谏:“王爷切不可因为江南地区,我军野战大胜了鞑子一场,便从此小觑鞑子的野战战力呐!
江阴之战,那是前后运筹消耗疲敌了大半个月,才凑成了天时地利人和,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是双方都毫无准备的野战遭遇战,末将认为如今还是鞑子军明显强于我军的。
而且张军门要从海路绕到淮河河口、再逆流登陆淮安,注定不可能运载太多大军,能有三五万人么?清军却是可以从陆上随时退兵,以清军之速度,七八万人要集结于一处也不难,我军怕是狼入虎口啊!”
朱树人耐心听完,并没有直接打断。他知道,这也是一个跟黄蜚、刘肇基这些新归他统属的北归派武将建立互信的过程。
越是跟领导不熟的武将,越是不敢提意见,现在难得敢提了,就该鼓励,培养其积极性,不能让对方只做一个执行者。这样久而久之,部队的凝聚力和指挥才能如臂使指,同心同德。
所以,朱树人让黄蜚彻底说完,才和颜悦色地拍拍他肩膀:“连黄军门都知道淮安不可轻攻,那鞑子自然也不会提防了,说明这事儿有点可乘之机。馏
而且,能不能攻淮安,关键不在于机会大小,而在于本王的命令是否严苛——本王可没说要让张名振孤注一掷、立下军令状非得拿下淮安城不可,
如果只是羊攻,只是偷袭试一试,发现没机会就直接退,以我军水师战船之利,鞑子能留住他么?留不住的!反而还能借机调动扬州城外试图围攻的清军、拉扯出敌人更大的软肋!”
众将听说这种袭扰并不是让人立军令状强攻,只是偷袭分散敌军兵力,便没有再说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