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树人从来不是历史名人集邮癖,他当然也知道一个笛卡尔形成不了质变,将来更多的科技人才要靠大明自己培养。
但现在的问题是,大明就算懂一点自然科学的人,也是读四书五经出身的,思路很局限,朱树人需要一些鲶鱼效应,把水搅浑,跟这些人互相启发。
这才是学术人才国际化的真正意义。
科学家也需要靠门口的野蛮人逼着他们动起来嘛,否则老是躺在那儿论资排辈徒子徒孙,徒子徒孙又不敢提意见,那还搞个毛。
至于朱树人这么说,也是不希望塔斯曼误以为笛卡尔真有多奇货可居,那只是一个招牌,别想高价讹人。
塔斯曼还想跟他谈谈待遇,朱树人就不愿多说了,只说笛卡尔么,在欧洲赚多少,他至少给五倍,也可能十倍,视其贡献而定,还能额外加赏。但这只是一个标杆,不可以援引。
至于其他细节,朱树人直接拿手上的俘虏说是,他们要是不希望那几千个荷兰俘虏重获自由,大可以不照办。
塔斯曼考虑再三,只能表示他只是个带话的,就算一切顺利,从巴达维亚回荷兰,就得航行七个月之久,往返就是十四个月,在欧洲找人、给被招募者留时间安家、决策,也都要时间。
所以至少也要一年半之后才可能把人带回来,慢一点两年都不奇怪。
从巴达维亚航行到大员或者福建,还要再加一两个月呢,关键看风向顺不顺。
朱树人:“时间可以等,反正这两三年里,荷兰俘虏在大员岛不会受到虐待。只要他们努力干活,可以吃饱饭有房子住,还有必要的医疗条件保障。”
得到了他的许诺后,荷兰人只好乖乖就范,先回去筹备了。
——
ps:前几天都是七千字大章,差不多要换地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