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军跟清军之间反复洗来洗去屠戮得太惨烈了。淮北则是因为军屯压榨比较厉害,同时离大明又近。很多百姓实在活不下去,知道只要偷偷渡过淮河就有活路,于是不断南逃。
指望这剩下的一千一百万被统治关内汉人、去养前面的两百万满蒙,还有一部分汉人包衣中上升到统治阶级的人,显然这个供养比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多尔衮很清楚,既然新军已经练好,他和阿济格两人手上掌握的嫡系武装的战力加起来,重新盖过了豪格和济尔哈朗、阿巴泰等各方联手,那再次南征就势在必行,
否则大清就能直接自己把自己吃死、放血放死了,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也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挟绿营压过了济尔哈朗,他最近才重新开始逐步试探、变得强势,又开始关注两白旗的日常操练整训,看到该严惩的腐朽堕落八旗子弟就绝不手软,以重新立威。
若是倒退个半年,绿营战力和规模还没那么强时,多尔衮是不敢的。
……
多尔衮一反常态,重新强势插手两白旗的日常整顿,还行军法杀了几个由济尔哈朗选调过去、原属豪格旗下的军官。
这事儿说大不大,但也绝对够在平静了两年半的北京满八旗亲贵之间,掀起相当的波澜。
嗅觉灵敏的人,都知道这是摄政王又要展示肌肉,展示自己对朝局的绝对控制,暗示辅政王别在涉及大清前途命运的根本性决策上指手画脚。这次立好了威,后续肯定会有大动作。
对面的济尔哈朗也不傻,当天下午得到消息后,他气得直接就摔了两个品茶的建盏:
“这是冲着本王来的,又知道跟本王龇牙了!莫非是觉得绿营新军已经练成,又要寻机私开边衅立威?”
济尔哈朗在清廷中的地位,历史上一直不如多尔衮,主要是多尔衮建立了带兵入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