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朱树人很清楚这些情况,自然不会对属下有过高的期望和要求。
安抚过黄得功之后,他随口问起如今的清军防御部署、各处节点的兵力。对于这些,黄得功倒是已经摸得很清楚了,如数家珍便说:
“鞑子据说还有七八万人马,不过这几天攻城消耗,估计又有不少战损。末将原本以为鞑子会收缩兵力,全力死守凤阳。
但现在看来,倒是末将错估了,鞑子新主帅博洛,或许是觉得凤阳城池要挤那么多守军,容易被合围后持久消耗、军粮不济饿死,所以坚决不肯困守孤城,
而要分兵到怀远、临淮,三城成掎角之势互相援护。如此,鞑子还能确保怀远和凤阳、临淮和凤阳之间两条从淮北注入的小水道,从后方运来补给。若是真的困守孤城,被我军四面合围,他们就什么后勤航道都没有了。”
朱树人按照黄得功所说,自己在作战地图上推演了一遍,很快就理解了敌军的顾忌。
过去三年,清军积蓄也不算多,毕竟北方都穷成那样了,还在每年损失百余万人口、其中饿死的就有数十万。
加上开战前,清军也没想到会在凤阳打成守城战,自然不可能提前把两淮战区的主要军粮存货、提前运到凤阳城里囤起来。
所以阿巴泰战死时,凤阳城内的存粮,估计也就够原先的常驻兵马,吃个一年半载的。如果其他各处军队也都收缩进凤阳城,但其他各县的粮食却没那么快集中到凤阳。
短时间城内人数膨胀数倍,一下子到七八万人的规模,那可能军粮吃个三四个月甚至更短,就要断粮了。
那样明军都不用强攻,直接围城就好了,围上三个月,到来年开春,城内七八万人都饿的没力气了,再一鼓歼灭,岂不美哉?
围城数月这种事情,看似拖沓,明军耗费也巨大,但如果能灭掉那么大规模一支清军,或者至少是严重削弱其战斗力,对大明来说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