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紧迫。
凤阳城内的博洛也做不了什么,只能逐次添兵,鼓舞怀远守军坚持,并且利用淮河水道,每次增兵时把一些重伤员运到后方,除此也是一筹莫展。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清军总算是渐渐被麻痹,也被新的作战形态培养出了思维惯性,觉得眼下明军就是要稳扎稳打,步步蚕食,非常急于彻底疏通淮河航道、破除清军的掎角之势,然后才会有下一步的动作。
可惜,就在清军的这种想法越来越坚定的过程中,明军已经暗中在进行其他歹毒操作了。
……
九月二十六,明军改变战法后的第四天,
又一队去怀远换防的清军生力军,从凤阳坐着战船走淮河水路往前线增援。同时,也有一批此前从怀远战场运回来的重伤员,送到凤阳城内疗伤。
要送伤员回城,当然不可能整支船队都是伤员,还要有看护的士兵和水手,否则谁来驾船呢。
而这种时候,负责看护和驾船的,往往都是怀远清军中一些关系硬的子弟,想要当逃兵、暂时到相对后方安全的地区服役。这种事情任何时代都是免不了的,就像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演的那样。尤其清军入主中原数年,内部也有不少腐化堕落的存在,一些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已经生出了遇到战乱能躲就躲的心态。
清军也不可能严查回城的每一个士卒,就算有前方逃兵归队夹带,只要对方背景够硬、身份明确,也都能轻松混进来。
时间很快到了当天深夜。除了轮到值夜巡防的士卒外,其他守军多已回营歇息。
在凤阳城内驻防休整了七八天的耿仲明,自然也不例外,在书房中点灯看了一会儿兵书,就打算歇息。
耿仲明是崇祯五年就投了鞑的老牌汉奸了,如今年事已高,将届六旬,积年战伤劳损,也让他的身体不是很听使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