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因粮于敌,沿途什么都得不到。
要不是大明的骑兵后续有追击驱赶,让他们没法好整以暇慢慢杀,看到大明骑兵接近就得立刻赶路继续往西北逃窜,怕是这种杀戮还要多持续好多天。
追击的明军将士看到沿途百姓的惨状,自然也是同仇敌忾,愈发仇视鞑子,猛追不舍,只要能追到的敌人就全部杀光、不留活口俘虏,反正双方都杀红了眼,对那些屠戮无辜百姓的敌人没什么好留手的。
后方的明军高层将领们,摸清前方这个情况后,也是士气高涨,纷纷请战,希望朱树人进一步指挥部队全面北渡淮河、乘胜追击,把归德府也拿下,正式把战场推进到河南省境内。
然而,这份过于乐观的计划,却被朱树人稍稍泼了泼冷水:
“不可鲁莽!我军现在是连战连捷不假,可连续大战,物资损耗已经到了极限。既然清军已经一口气远退了二百七八十里路,还在半途制造了二百里宽的焦土无人区,我们全力进攻如何保障后勤?
既然已经把清军的屠杀焦土部队驱赶远了,清军也暂时停下了杀戮,不存在速进拯救百姓的问题,那不如就此先缓口气。
我军火器众多,对补给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旦连战推进,枪弹炮弹火药枪械得不到补充维护,战力便会骤降数成!
尤其此前为了利用敌军内部隐患、假装强攻怀远等地、实则迂回偷袭凤阳。我军在怀远前线的佯攻火力准备,那都是实打实地消耗,要多久才能把炮弹补给回来?
淮南战场的后勤条件、运河水利,是我军自己休整了两三年之久,才建设好的,所以在淮南作战后勤补给如臂使指。
一旦到了淮北,那儿都是被清军残害多年的烂地,而且清军后方穷困,根本不指望从北方往南运补给,淮北清军的粮草都是就地解决的,他们也就不需要完善的漕运体系,这几年根本就没修过河道。
我军这种极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