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于是进入十一月后,随着天气渐渐寒冷,道路愈发难行,清军要持续封锁,付出的人力代价也更多,蜼
虽然不会有什么伤亡,但骑兵经常冒着冬雪巡逻,也很伤士气的,明军却根本没有尝试偷偷翻越桐柏山给信阳等城运送物资,这样清军的无用功做得越多,士兵们的抱怨也就越狠。
阿济格也知道情况,不得不随着天气逐渐恶劣,适度降低封锁巡逻的烈度,估摸着只要不出事就行了。
张煌言始终龟缩坚城一动不动,也给了阿济格越来越焦躁轻敌的情绪,对其他隐患渐渐视而不见。
……
信阳城内的张煌言,看似什么都没做,稳守了两三个月,但他其实一直有隐藏实力。
之前两年半的休战期,明军有多项新装备新武器的科研种田成果,线膛狙击枪便是其中最被寄予厚望的一项发明。
朱树人在开战之前,很给表哥支持,全军当时也就七八百杆成品线膛枪,他光是给张煌言和河南军和湖广军,就累计分了近三百杆。朱树人自己的底细部队,也才留了五百杆。蜼
而且朱树人在正面战场上,对于这种新式武器的使用,始终是很低调的。一开始他打算用那玩意儿狙死阿巴泰。
但阿巴泰当时比较谨慎,加上死前已经重病缠身,还不喜欢跟明军战前嘴炮对骂,所以明军一直没捞到偷袭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朱树人对狙击队的要求,都是等野战全面开战、乱作一团后,再夹杂在普通滑膛步枪兵的火力掩护中、抽冷子开火。这样战场上枪炮齐鸣,谁也不知道某颗子弹是谁射的,也不会怀疑到明军有“精确射程远超出原先旧式武器的新装备”上。
这样使用的代价,是明军在凤阳战场上,始终没有捞到战前超远距离偷袭杀害清军王爷、贝勒的机会,但也把这种武器的存在,又多保密了一两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