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因为在河北平原腹地决战时,连大运河都没法用,大名府和邯郸周边都是不通运河的。到了天津之后,不但有运河,还能彻底恢复沈家多年来干的老本行——黄海海运军粮。
所以,这几个月朱树人还吩咐驻军赶快修复天津的港务设施,并且疏浚永定河。运输损耗一降下来,几十万人的吃饭问题,也就不会变成一个天文数字了。
永定河、武清河乃至其他连接天津大沽口至北京的河道,在崇祯年间一直是有修缮的,毕竟当时北京城就靠这几条河维系命脉,一旦淤浅无法通过漕船,京城周边数百万人就得饿死。
但顺治统治的七年里,因为南北方始终处在两个政权控制下,南方的漕运改海彻底断了,多尔衮和豪格也就没有再浪费民力年年清淤永定河武清河,反正人力花下去也没粮食运进来,还不如省点力气少吃几口饭。
七年淤积下来,现在要重新启用,自然也需要费点力气。大明的主战部队将士,对于干这种河工的活儿,内心多少是有点抵触的,但将领们解释了需求后,大家知道这是为了自己的军粮吃饭问题,也就忍了,暂时客串几个月苦力。
……
搞定了这一切之后,朱树人便请示了南京朝廷,准备把北伐的五十万大军,撤回二十万至南方,再分兵十万人往东沿海驻扎,比如驻在登莱、天津等地,只在北方内陆不靠海的位置,留二十万作战部队,以减少军粮消耗,维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利持久。
收复关内的难度,和北逐草原残寇的难度,远不是一个级别的,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如果太急切,把自己吃崩了,再来一波崇祯时的流贼,那绝对是得不偿失。
南京的隆武帝朱常淓本就没什么雄图远略,这次能半年之内收复北京,他就已经很满意了。
至于朝中文官,最鹰派讲究大义名分的史可法,也觉得现在的立功进度已经足够快,所以全部通过,准许朱树人先撤一部分部队南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