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明,大约有三万人。
南路军是最强的,直接从沉阳北上,也有三万人,带兵将领是黄得功,人数上跟西路军差不多,但南路军还带了最多的骑兵炮,一旦遇到清军守城,南路军要负责稳扎稳打攻坚破城。
最后的东路军实力跟北路军实力差不多,总兵力两万人,人数比北路军还略少,但因为武器装备上都是正牌的明军,实际战力应该比蒙古降军骑兵为主的北路军强些。
东路军的将领包括了吴三桂和李愉,吴三桂带了一万明军,李愉也带了一万名义上属于明军的朝鲜士兵,负责封堵松嫩平原往长白山区撤退的各项隘口。
之所以安排这一路,也是考虑到大明嫡系部队当中,缺乏对长白山区地理形势比较了解、深谙长白山区山地战的部队,只好借用一部分朝鲜的族人补强。
这四路,最弱也有两万人,豪格如果只靠自己的两万满兵去打,哪怕“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那也是没戏的。
他连明军总兵力的四分之一都打不过,别说车轮战了。
说句难听的,如今豪格手头还剩下的两万满兵,绝对不能按奴儿哈赤黄台吉时候的战力比,甚至远不能跟多尔衮入关时期的满兵比。
现在剩的那两万人,是积年老兵死了又死、预备役重新拉上去凑数的,根本没法保证兵员质量,已经到了是个成年男人就得当兵的程度。其中百战老兵余生,不超过三分之一,
还有三分之一是年纪大了体力衰弱或者有伤残,最后三分之一则是刚刚成年或者原本领铁杆庄稼养尊处优没实际上战场杀过人。
而且,清军的武器装备还明显比明军骑兵差!
豪格只能指望把兵力规模再扩充一下,拉起五万人,去集中冲明军其中一路两万人,如果能冲破包围,那还能逃一条活命。
至于那些汉蒙兵会不会如同牧野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