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就好比后世近代战争中、一个班的士兵都拿着栓动式步枪、需要拉一下打一发,输出速度很慢,这时一个拿连发手枪甚至冲锋枪的督战兵站在他们身后,就能勉强控制住局面了。
蒙古骑兵半推半就地冲了上去,很快跟鳌拜厮杀在一起。
不过双方都是游斗骑射为主,倒是没有直接对冲,而是保持了距离互相放箭。
一时之间,松花江畔失如雨注,数以万计的箭失交错飞射,溅起一股股血柱。
更多箭失扎在肥沃的黑土地上,箭杆的尾羽犹自震颤摆动,如风拂芦苇。
清军骑兵着甲率普遍更高,虽然战场上的奔跑耐力也会因为负重而减弱,但在这种对射中,显然损失更小一些。
对面的蒙古骑兵不断坠马倒毙,却不敢退却,稍有动摇,背后的明军督战手枪兵立刻回教他们做人,把危险的萌芽扼杀在最初阶段。
加上蒙古王公和主要将领都被扣着,蒙古人倒也不敢大规模倒戈或者兵变,最多只是发生些零星的贪生怕死事件。
蒙古骑兵不断损失的同时,鳌拜那边的清军骑兵伤亡倒是不多,身着铁札棉甲的清兵很难被铁锥箭射杀或重伤。
但依然不时有清军战马被反复攒射的箭雨射倒,哀嚎惨嘶地把铁札棉甲的重骑兵甩出去,摔得筋断骨折。
清军的机动性和冲击力,也在这种惨烈的消耗战中越打越弱。即使一些勇士摔下战马后并未重伤,也只能勉强爬起来充任步弓手,继续弯弓放箭输出。
兵荒马乱的运动战中,随便站在战场中央是非常危险的,还会被自己人践踏,
所以打着打着,很多坠马的清军弓手只能是自然而然被推着往松花江畔靠拢,集结到战场的右侧,在相对泥泞松软、骑兵难以进入的沿江地带重新列阵。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