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毙的堂堂之阵,只要能逼得敌人跟你正面硬怼,往刺猬阵上撞,那就是本事。
李愉的士兵们纷纷在距离敌人二三百步远时就停下列队,然后远远地对着清军输出,清军后队愈发混乱,死伤渐增,也不得不派出越来越多的士兵反冲李愉的阵势。
李愉却毫无战术可言,就是继续站桩排队枪毙,直到有个别阵势被敌军冲散,他才集中人数绝对优势的骑兵预备队上去堵口,跟清军绞杀在一起。
骑兵被他用成这样,用得如此保守,根本没打算作为一股主动进取的力量去迂回包抄、穿插切割敌人,或者是偷袭侧背,
纯粹是作为一股防守预备队,一股机动性较强、补位比较及时的防守预备队,也算是东亚战史上的奇葩一幕了。
但不管怎么样,再奇葩的战术,如果在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局势下,能帮助友军引向最后的胜利,那就是好战术。
这一战明军要的不是击溃豪格,不是击退豪格,而是尽可能多的全歼豪格,全歼一支以骑兵为主的敌人。这样的消耗拖延,恰恰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双方的流血消耗还在继续,而明军在交换比上已经赢得了绝对上风。每一个明军将士的伤亡,至少可以带走两三个更是更多敌兵的伤亡。
就算没有黄得功和李辅明赶到战场,按照这样消耗换下去,只要朱文祯和李愉不崩盘,不被突围,光靠他们自己都能把豪格耗光。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又是一个多时辰的血战,清军上上下下已经彻底精疲力竭,数以千计被裹挟的清军汉兵开始出现成建制地崩溃投降。
而仗打到了这一刻,随着天色将暮,明军的最后一击也终于到来了。
黄得功的部队,前后脱节、几乎形成了一个一字长蛇阵,但还是不惜马力赶到了正面决战战场。
原本黄得功部应该是四路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