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可以把所有大小战船全家老小一波流压上去。
郑、阮福联手一共拿出了八条盖伦战舰,二十余艘重型卡拉克战舰,还有三五十艘三角帆、拉丁帆的小型西洋炮舰,加上茫茫多的只装了一两门炮的广船,这已经是越南海军的倾国之力了。
相比之下,若是此番被郑成功逃回国内、整备齐全后再杀出来,那么郑成功也能带很多中小型福船广船助战。
然而此番恰恰因为是他远洋归国途中,那些二百料以下的战船没有远航到缅甸再回来的适航性,等于是郑成功自动废掉了郑家大量的小船战力,只能全靠大中型远洋舰队独力作战。
郑根观测之后,只看到郑成功这边有2条最大号的80炮风帆战列舰、4条小一圈的66炮风帆战列舰(他并不知道这种船名字叫风帆战列舰,此前没见过),
6条38炮风帆护卫舰、12条24至32炮小型风帆护卫舰,全部战力也就是24条炮舰。其他都是一些火力不足的大型运兵船,普遍只有10炮以下,足有好几十艘。剩下的运输船,都被郑成功留在缅甸,用于为李定国留下的占领军维持尹洛瓦底江后勤航线了。
从数量上看,越南海军大船约有三十余艘,还有拉丁帆西洋炮舰五十艘,普通广船数百。郑成功大型炮舰才24艘,没有小型炮舰,运输船也比越南海军少一个数量级。
郑根觉得自己很有机会,事到如今,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狭路相逢勇者胜。
……
双方舰队先锋之间的距离,很快接近到了十里之内,随后八里、七里一边快速短兵相接,一边各自调整着阵型。也正是到了这个临门一脚的时候,郑根才注意到,郑成功的船队队形展开方式,跟他很不一样。
这个时代,西方还没有出现“风帆战列舰”,那玩意儿原本要到18世纪30年代的七年战争时,才算是彻底成熟。在那之前几十年的第三次英荷战争中,英荷双方各自在实战中摸索升级军舰,渐渐摸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