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是、”顾思之应了声,介绍道:“根据原鄮县的户籍侧,整个鄮县有户三万七千八百四十一,人五万六千七百二十。”
\n
李牧直接笑出了声,道:“若这个数是真的,那鄮县是家家绝户了。”
\n
一家平均不到俩人,可不绝户么?
\n
顾思之干笑一声,其实这户籍有假,那是人所共知的事儿。无他,为了躲避人头税。李牧的新政,关中地区还没全部推广到,沿海这么偏僻的地方,就更别提了。地方官们,还是按照隋朝延续下来的旧制度在做事,自然户籍会有差异。只是李牧没想到,会有这么夸张,简直是连假账都懒得做了。
\n
但是要说这人口,到底有没有个准数呢?
\n
其实也是有的,不过要问的不是官府。而是本地的大族,乡绅。大部分的老百姓,种的都是他们家的地,每家都把手里的佃户人数报一下,再加上自家的人,多半八九不离十了。
\n
这也是李牧为何要让顾思之做这件事的原因,这鄮县的地,顾家占了大半,很多没算在他家的,也都跟他家脱不了干系。
\n
“侯爷明鉴,这个数自然是有出入的。老朽接连十余日,统计了全县所有人口,一一登记造册,最后统计出来的实数是户四万两千七百二十户,人十五万七千六百八十人,劳力,男丁两万四千七百八十人。如果把女人和孩子,二算一或者三算一,也能折合一万余劳力出来。”
\n
算劳力的时候,通常只算一户人家里头的壮年男丁。但是不是壮年男丁的,也不是干不了活儿。比如说女人,还有半大孩子,都能干活了。只是相对于一个完整劳力,他们干得少而已。所以才有了二合一,三合一这样的算法。
\n
但即便这样算起来,整个县的劳力也不到四万。还要减去建设港口的劳力,以后充当水手的劳力……李牧忽然发现,这人口少的有点夸张了。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