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种文字写就,分发到了草原所有的部落。
\n
给予的条件,一个个都写的清楚明白。立时在草原引起了轩然大波,突厥的贵族们,自然视此为仇,而突厥的百姓,却一个个欢欣鼓舞,如李牧所想的一样,他们的日子确实也要过不下去了,他们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安稳的日子罢了。
\n
想走,哪有那么容易?突厥的贵族们纠集了人马,守住了所有的路口,不允许百姓南下,不少部族都因此爆发了冲突。
\n
消息传到了阿史那思摩处,阿史那思摩短短几日,像是苍老了十岁,整个人都老态龙钟了。
\n
这件事他怎么办?怎么办,好像都是错的!如果作为突厥的大汗,此时他最应该做的,就是聚拢兵马,与大唐开战、无论是赢是输,他都必须这样做,因为大唐动摇的,乃是突厥的根基。
\n
人口,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根基。试想一下,如果人口都没有了,那民族还能称之为民族么?
\n
但是从理智出发,阿史那思摩清楚,这仗不能打。因为肯定打不赢,而且随之而来的后果,现在的东突厥根本承担不起。
\n
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此时的突厥什么都不占。前年跟大唐打的那一场,虽然不占天时地利,起码还占了一个人和。各部族还能聚拢在一起,跟大唐拼上一拼。但是现在,大唐出的这个内附政策,不要说普通的百姓,就是阿史那思摩自己换位思考,也不禁想要加入其中。
\n
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n
而且考虑到实际的情况,阿史那思摩也于心不忍。
\n
告示里说的‘无产户’,确实是日子要过不下去了。今年年初的时候,他曾游说突厥贵族们,让他们把牛羊的崽子借给百姓,等到了年底,有了犊子再还给他们。遭到了这些突厥贵族的拒绝,在他们眼里,百姓的命,未必能比得上他们的牛羊金贵。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