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的交易所,特意派遣过来参与的。三味酒楼是李牧借钱给刘三勺开的酒楼,就是那个烹饪了鲸鱼肉的‘扬州名厨’,而扬州印刷和白氏制糖,就完全是李牧拉来充数的了。
\n
扬州印刷,是为了大唐商报,从印务局派来的人,成立的印刷社。而白氏制糖,则是李牧为了白巧巧,置下的又一个产业。那日他偶然发现,大唐的制糖产业非常不发达,除了达官贵人能吃到糖之外,老百姓是吃不到的。怪不得李知恩喜欢吃蜜饯,感情是小时候吃不到糖做下的病根。
\n
而大唐的制糖方法,也非常的原始。根据李牧的了解,大体如此:在农历正月初,天寒之际把蔗汁熬熟至稠如饧。再把竹篾插在瓮中,然后灌入蔗浆,用竹席盖上。两天后,液面上析出如细砂的糖晶粒,这便是蔗糖了。这样制作出来的蔗糖并不好,发黄发黑,有时还会苦。所以有身份的人也兵部愿意吃这种糖。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吃蜂蜜。
\n
李牧改良了这种方法,系统出品的制糖配方,刚好可以完美应用,叫做黄泥水淋脱色法。操作方法也非常简单,将过冬成熟的甘蔗,用轧浆车榨蔗汁,盛入缸中,用火熬成黄黑色的糖浆,倒入另一口缸中凝结成黑沙糖。另备一口缸,上面安放一个大漏斗,用稻草堵塞瓦溜的漏口,将黑砂糖倒入瓦质漏斗中,等黑沙结定,除去稻草,用黄泥水淋下漏斗中的黑砂糖,黑渣从漏斗流入下面缸中,漏斗中留下白霜,最上一层约五寸多,非常洁白,质量不输于后世的白糖。
\n
而这一层下面的部分,还可以继续使用这种方法制糖,不会浪费掉。
\n
李牧把这种制糖的方法,单独拎出来,成立了一个白氏制糖,放到了交易所凑数。
\n
一共六支股票,只有褚大力一家,算是扬州本地自发的,其他要么东家不是大唐人,要么就与李牧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众人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了褚氏铁艺上,毕竟这事儿能不能像宣传得那般运行,还是要看褚氏铁艺行不行,其他的都不算数。
\n
褚氏铁艺此番募集资金一共一千二百贯,占比六成,共计一万股,褚大力以八百管自占四千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