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别样的心思。
\n
再往下,李牧的嘴角微微翘了起来。
\n
后世中国的第一大岛,现在上面几乎没有多少人烟。大部分的时间,是作为广州往返扬州的停靠港,用以补充淡水,或者躲避风浪。在隋唐之前,此地被称之为夷洲,有记载的中原与夷洲的来往,最早可追溯在春秋时期的越国,在越国的地图上,就有关于夷洲的标记,但是没有史料可查,而有史料记载的联系,则是三国时期的事情了。孙权曾派大将卫温到达夷洲,但并没有真正施行管理。
\n
自隋开始,这里被称之为流求。
\n
大业三年,隋炀帝以探访异俗的名义派羽骑尉朱宽前往流求。此时流求岛上,只有土著,无人识字,也不会讲汉话。由于语言不通,没法与当地土著沟通,只好捉了一名土著人回来交差。
\n
次年,热衷于开疆拓土的隋炀帝再派朱宽去台湾,劝说土著首领归附隋朝。并找了一个南洋的昆仑奴做翻译,语言不通的问题是解决了,但表明来意之后却遭土著首领拒绝。好大喜功的隋炀帝听说流求人不愿意归附,当然很生气,于是派武贲郎将陈稜和朝请大夫张镇周率东阳兵万余人跨海攻打流求。
\n
流求土著哪是强大隋军的对手,当然是战败了。隋军一把火烧掉土著部落的房屋,俘虏数千人而返。
\n
此时距离发生这件事,才不过二十余年而已。扬州城内,还能找到当年经历过这些事情的水手。据他们说,岛上的土著本就不多,隋军攻打流求时,杀了一部分,掳掠了一部分,除了逃进深山的,基本也没多少人了。偶尔停靠补给的时候,也看不到人烟的存在,对于没人的地方。通常会被判断成没有价值,更何况中原的统治者,也从来没有对这里进行过详细的踏查,至少李牧从能找到的文献记载中,没有找到任何一个对于岛上地貌风土甚至面积的准确记录。
\n
也许在大唐君臣心中,流求只是一个小岛呢。
\n
这个地方,在此时此刻,由于各种阴差阳错,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