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蝗灾时期一样,高价收购钉螺,所有收上来的钉螺,统一集中焚灭销毁。减少了中间宿主,以后爆发血吸虫病的可能性便会大幅降低。
\n
医院的事情搞定,李牧又跑到了工地上。
\n
为了建造医院,明州港的工匠抽调走了,以至于明州港的工地停工。现在医院已经建设了一部分,可容纳病患了,工匠又调拨回去一些,但是毕竟还是耽误了工期。
\n
为了不延误整体的工程进度,顾思之个人出资,给工人们加了钱,请他们加班赶工期。其实,这些工人,多半之前都是几个望族的佃户,若李牧不在这儿,别说是加工钱了,都未必能给工钱。但在李牧的监督下,现在没人每天上午工作三个时辰,下午工作三个时辰,合计六个时辰算作一天,其余的时间,若想驱使这些工人,都必须得给双倍的加班费才行。
\n
顾思之拿的,便是这加班费。不由他不着急,早一天修建好港口,船队就早一天下南洋,顾家可是选了海上的,未来的一切,都寄托在这海洋上了,港口一日不建成,他们就一日看不到回头钱。这其实也没啥,原本是能预想到的,可谁成想,当初没选海上的琅琊王氏,现在水泥,钢铁两线开花,赚得不要太爽。有了对比,就有了伤害,所以现在顾思之是心急如焚啊。相比之下,这点加班费就太微不足道了。
\n
入了夜,土堤上火把照天,仍有人在连夜忙碌。
\n
那是公孙康在指挥着工匠们,在调试安装好的吊运装置。
\n
明天开始,石料就要源源不断的送来了。因此,只能加班加点,以免影响明日的工程进度。
\n
工匠们两千年前就知道利用杠杆和滑轮原理来吊运重物,井上的辘轳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n
初唐时的吊运装置,跟打水的辘轳在原理上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更能承重,更能省力而已。
\n
有了这玩意儿,装在藤筐里的石料甚至不用卸船,直接在甲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